图片
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
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医内科学》
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
今天这篇文字,我想和你聊聊中医对消渴病的治疗经验。
消渴病,基本类似我们今天说的糖尿病。算起来啊,中医对它的斗争,已经持续几千年了。虽然谈不上彻底攻克,但是有价值的经验,却也积累了很多。
其中,有一条特别闪光,这就是针对肾阴不足的消渴病,用滋阴降火缩尿之法,有很好的疗效。
闲言少叙,咱们看下面这则医案。
话说有一个男子,当时39岁,初诊时间是2004年。
这个人,素来有糖尿病,血糖控制不佳。最近这半年,他某些症状持续加重,包括尿频,尿急,尿量还特别大,色黄。无论怎么喝水,他总是感觉到口渴难耐。
另外,他虽然不到40岁,但是腰膝酸软乏力,身体日渐消瘦,手脚心烦热。
患者心里很清楚,这些都是糖尿病导致的。为了缓解症状,让自己舒服点,他投中医治疗。
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找的是谁呢?医案记载,是熊继柏前辈。熊继柏前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,第三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。
刻诊,患者脉象细数,舌苔薄黄,身体消瘦。
了解到这些以后,医家书方如下:
熟地12克,淮山药20克,山茱萸20克, 杜仲15克,当归10克,枸杞子15克,炒龟板30克,菟丝子30克,覆盆子30克,桑螵蛸30克,益智仁20克,黄柏5克,金樱子20克,10剂,水煎服。
结果如何?患者服用以后,尿频和尿急明显减轻,舌苔薄黄,脉细。这时候,原方去掉黄柏、杜仲、当归,再投30剂。
最终,患者诸证悉平,生活质量大幅提升。
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
来,我们简单解析一下。
糖尿病,也就是消渴病,中医历来将其分为上、中、下三消。渴而多饮为上消,渴而多食为中消,渴而多尿为下消。显然,医案里这患者,口渴多饮,尿频尿急尿量多,这是下消,问题出在肾。
再看,患者的肾怎么了?脉细数,舌苔薄黄,五心烦热又腰膝酸软。这很明显,是肾阴虚啊。阴不足,所以脉细数。脉细主虚,脉数主热,阴虚生的热。舌苔薄黄,也主热。虚热内扰,所以五心烦热。肾不养腰府,于是腰酸软。
在中医语境中,肾主一身水液的代谢。肾阴不足,水液代谢无力,对膀胱的固摄之能太弱,于是水液不得输布,直接下趋来到膀胱,称为尿液排出去。患者就尿频、尿量大,而且无论怎么喝都不解渴。
这个时候怎么办?得滋补肾阴,然后缩尿。补肾阴是治本,缩尿是治标。再来看当时的用方:

熟地12克,淮山药20克,山茱萸20克, 杜仲15克,当归10克,枸杞子15克,炒龟板30克,菟丝子30克,覆盆子30克,桑螵蛸30克,益智仁20克,黄柏5克,金樱子20克。
图片
这里头,熟地、山药、山萸肉是传统的滋补肾阴的常用药。加入枸杞子、当归、龟板,进一步滋补肾阴。黄柏,则清相火,退阴虚所带来的虚热。患者五心发热,舌苔薄黄,这都是有虚热的表现。
在这个基础上,医家用菟丝子、覆盆子、桑螵蛸、益智仁和金樱子来缩尿,实现标本兼治。杜仲加进去,用于改善患者的腰膝酸软症状。
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。整体看,这里有左归饮、桑螵蛸散,以及五子衍宗丸的影子。
读者朋友,消渴病中的肾阴虚证型,是临床最为多见的证型之一。上面医案里所述的用药方案,非常具有代表性,有很强的借鉴意义。有类似症状的人,完全可以效法。
当然,按照中医内科学教科书来说,下消肾阴不足者,药用六味地黄丸。但是,坦率说,真正掌握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,不能只看书,还得实战,必须有充足的临床实践。上文左归饮加减,就是实战用法。我个人认为,远比六味地黄丸好得多了。
好了。这个事儿,我就说这么多。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。
图片
365站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