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栝楼瞿麦丸 栝蒌瞿麦丸出自《金匮要略·消渴 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》。篇名“小便利”改作“小便不利”与内容较为符合。本篇论述消渴、小便不利和淋病。三者的脉因证治虽各有不同,但都有口渴或小便异常的证候,而且主要病变部位在肾与膀胱,有的方治可以互相通用,故合为一篇论述。原文条文:小便不利者,有水气,其人若渴,瓜蒌瞿麦丸主之。栝蒌瞿麦丸原方:栝蒌根 二两, 茯苓 三两, 薯蓣 三两, 附子 一枚(炮) 瞿麦 一两上五味,末之,炼蜜丸梧子大,饮服三丸,日三服;不知,增至七八丸,以小便利,腹中温为知。现在用量:天花粉 30g(焦树德用药经验:一般9-15g,治消渴可用到30g)茯苓20g 山药30g 炮附子10g 瞿麦9g条文重点词语解释:1.水气:此指水湿之邪。2.若渴:“若”诸家注本作“苦”。苦渴,即口渴极甚之意。3.知:病愈也。《方言·第三》:“南楚病愈者谓之知。条文主旨:本条论述下寒上燥的小便不利的证治。此条文中的“小便不利”结合临床更倾向于指小便少。主要病机:因为肾主水而司气化,肾与膀胱相表里,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云:“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气化则能出矣。”肾阳不足,膀胱气化失职,故小便不利。小便不利,水停不行,所以有水气。更因肾气不足,不能蒸化津液,阴不上承,上焦反生燥热,所以出现口渴,饮水不止。治疗思路:条文的描述是很简练的,并没有明确说有下焦阳虚之证,但从方剂后的“以小便利,腹中温为知”及“有水气”推测,推知本证有腹中冷,或腰以下浮肿等证。这是下虚上燥之小便不利证。尤在泾说:“上浮之焰,非滋不熄;下积之阴,非暖不消。”所以用栝蒌瞿麦丸润燥生津,温阳利水。方义:栝蒌瞿麦丸为润上温下之剂。栝蒌根(天花粉)润燥生津而止渴;山药甘淡益脾而制水(健脾以运化水湿);茯苓、瞿麦淡渗以利水,引水气从小便而出;附子温肾阳而化气,便肾阳复而气化有权,气化行则水道利,津液上达,诸症即平。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寒凉温燥,淡渗补益相互并用,虽寒凉滋燥不伤阳气,温阳暖寒不损阴津,淡渗伐水、助阳救阴、不伤津气,诸药相合攻补兼施,阴阳同调,寒热并投,各达病所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365站群
二、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,伤寒论第338条;又见于《金匮要略·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》。338条多出“伤寒,脉微而厥,至七八日肤冷,其人躁无暂安时者,此为藏厥,非蛔厥也。”这一论述藏厥的内容。论述乌梅丸部分,条文内容一致,都用于蛔厥的治疗。原文:蛔厥者,其人当吐蛔。今病者静,而复时烦者,此为藏寒。蛔上入其膈,故烦,须臾复止,得食而呕又烦者,蛔闻食臭出。其人常自吐蛔。蛔厥者,乌梅丸主之。又主久利。 重点词语解释:1.蛔厥:因蛔虫内扰而致的四肢厥冷。2.脏寒:此处指脾与肠中虚寒。3.须臾:即很短的时间。4.入膈:此处并不指胸膈,是指上腹部的胆道,十二指肠及胃中而言。5.食臭:指食物的气味。 乌梅丸方:乌梅 三百个, 细辛 六两, 干姜 十两, 黄连 一斤, 当归 四两, 附子 六两(炮),川椒 四两(去汗),桂枝 六两, 人参 六两黄柏 六两上十味,共捣筛,合治之,以苦酒渍乌梅一宿,去核,蒸之五升米下,饭熟捣成泥,和药令相得,内臼中,与蜜杵二千下,丸如梧子大,先食饮服十丸,日三服,稍加至二十丸。禁生冷滑臭等食。条文释义:条文论述蛔厥的证治。因为病人患蛔虫病,腹痛剧烈时而致四肢厥冷,故称为蛔厥。蛔厥的主要症状是吐蛔、心腹痛剧、吐涎沫、得食则吐、烦躁不安手足厥冷,有发作性。由于内脏虚寒,蛔动不安,上扰胸膈,故出现烦躁、吐蛔等寒热错杂的证候。因为蛔虫寄生于肠内,喜温而恶寒。内因肠道虚寒,故蛔虫动乱不安,上窜入于隔,即蛔虫上逆于胆道或胃中。由于蛔虫上扰,故病人心烦。当蛔虫入于胃中时则蛔虫暂安而病人心烦复止。但当病人进饮食后,虫闻食臭而复动,则病人又发生呕吐心烦。在这种情况下,病人往往自行吐出蛔虫。方用乌梅丸。方义:乌梅丸是寒温并用、安胃杀虫的方剂。乌梅为主药,安胃止呕,前人认为蛔得酸则静,故用乌梅、苦酒的酸味来制服蛔虫;蜀椒温中杀虫;桂枝、附子、细辛、干姜辛温散寒,蛔得辛则伏,因寒而动,故用辛温药使脏温蛔安,则蛔厥自止;黄连、黄柏苦寒清热,蛔得苦则安,则下,故用苦寒的连、黄柏安蛔并除烦;人参、当归补气益血,诸药合为辛温驱寒、苦寒清热、杀虫安胃的复方。本证是由胃寒热交错而发生的蛔厥,故也用寒热错杂的方剂进行治疗。治疗消渴的应用:根据乌梅丸的方义,用于消渴病时也是用于寒热并存、阴阳气血俱虚的证型方可见效。网络上能查到很多论述乌梅丸治疗消渴的研究论文,基本是要辨证应用为基础,适合消渴病见有应以口渴欲饮、心烦、四肢厥冷等症状者。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代表方剂,由于其配伍以寒热并用、攻补兼施为原则,不仅主治厥阴上热下寒、蛔厥等证,临床上凡是寒热错杂、虚实互见、阴阳乖逆、肝脾不和,气血失调等疑难证候,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施治而获效。 从现代药理方向研究:乌梅丸中的多种成分具有降血糖、抗炎、抗氧化等作用。黄连中的小檗碱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,提高胰岛素敏感性;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调节血糖、抗氧化、抗炎等作用;乌梅中的有机酸能够促进胃肠蠕动,改善消化功能。这些成分共同作用,可能是乌梅丸治疗消渴病的药理基础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